魔术节目的编排与表演形式

    上一次讲到骗术、巫术与魔术的关系,当然一部魔术史并不是一部骗术史,也不是一部巫术史,骗术和巫术其实一直有自己的、不同于魔术的传承和发展,并有自己的现代表现形式。在香港,你要是上魔术培训班,老师会首先要你确认你想学的是哪种魔术,如果是哈里波特那种“真”的魔术,就可以退出了,因为培训班教的是完全不同的“假”的魔术。

    魔术史应该还是人类艺术史的组成部分,只是历史记载的初期,魔术艺术还不够独立和成熟。当时的魔术大概有两种表现,一是生活形式的,也可以说是巫术形式的,表现为奇人异事,比如汉代记载皇宫内,奇人可以使对弈中两个棋子发生自动追逐、躲避的异象。第二种是文艺形式的,表现为绚烂多姿的百戏艺术,比如“东海黄公”、“鱼龙曼延”。

    “东海黄公”说的是秦末时,有一位叫黄公的巫师,是个非常有本事的人,不但能制服猛虎,驾驭长蛇,还有“立兴云雾,坐成山河”的本领。黄公老年时有白虎出现于东海,虽然黄公当时已年老力衰,但他依然咒着鬼神前去收伏猛虎,结果被猛虎所害,失去了生命。基本上是个巫师的个人传记,而且结尾是悲剧性的,耍讲明白所有的事情,单靠魔术是不行的,必须多种艺术手段综合表现。

    “鱼龙”和“漫衍”是两个带彩扎动物特性的百戏表演。“漫衍”又称作“曼延”,是一种传说中的神话动物。张衡在《西京赋》里描写它的表演情景时说:“巨兽百寻,是为漫衍”,形容它有800尺长。从张衡《西京赋》所描写的“神山忽,忽从背见”的句子看来,可能是这只巨大的人造动物行进至看台前时,它的背上突然出现了一座“仙山”。

    “鱼龙”的表演程序更具魔术性。由人先牵出一只象征吉祥的名为“含利”的怪兽(由人披兽皮扮成,据说它(能吐金块)。人引它先于庭院水池边跳跃,吐出金子,然后促它跳入水中击打水波,忽而“含利”化为一条比目鱼,鱼儿欢跃不止,并抬头吐水,顿时水雾迷蒙,遮蔽了日光。刹那间比目鱼又变成了一条八丈长的黄龙,出水游戏,光彩夺目。

    两种魔术中,生活形态的魔术接近于今天的小魔术,技术上己比较成熟,但所处环境不对。当时的人把它看做为实用技术,以表演是不是真的来判断其价值,导致历史上不少奇人因魔术败露而被杀,这当然是时代造成的愚昧。魔术作为艺术真假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作用于人的精神,能给人的精神带来愉悦。因为所有艺术都有假的性质,都是一种投影,或者叫镜像。电影里的风光是光影,绘画里的苹果是颜色。艺术中讲述的思想、道理也许是真的,但表现形式都是假的、虚拟的。魔术虽然特殊一些,讲述的思想、道理是假的,而表现形式是真的,但只要是限定在艺术范围内,只要仅仅是给人看的,假都没有任何的问题。古代人对魔术的“真”的要求,导致中国魔术中假的特性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,表现形态比较单一局限。

    后一种文艺形式百戏中的魔术如果做好了,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型魔术,但显然魔术的技术手段只是其中一部分,很多神奇变化属戏剧、舞蹈、机关布景。当然在实现那些神奇幻象的时候,古代的人用不着分清用的是什么样的艺术手段,只是努力以一切能够想到的办法去表现就是了。我相信凡是好的东西,总会由这样那样的方式流传下来,不会完全湮灭,从历史流传下来的各种艺术遗产来看,魔术的部分应该是比较普通的。 

为您推荐

相关评论

返回顶部